首页 > 今日焦点  >  正文
每日精选:地黄
2023-07-06 10:26:23 来源:个人图书馆-齐鲁乡村小医馆

​2023-07-04林氏医门学习第406期


【资料图】

生地黄在唐代以前皆以干地黄俗称。干地黄的制法:鲜生地黄加黄酒放在笼上蒸熏两次而成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载干地黄 “味甘、寒,主折跌绝筋,伤中,逐血痹,填骨髓,长肌肉,作汤,除寒热积聚,除痹,生者尤良。久服轻身不老”。

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用地黄者有三条。

一是炙甘草汤,《伤寒论》第177 条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草汤主之。”

二是防己地黄汤,《金匮要略》载防己地黄汤 “治病如狂状,妄行,独语不休,无寒热,其脉浮”。

三是金匮肾气丸,《金匮要略》载:“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,以饮一斗,小便一斗,肾气丸主之。”

从仲景的条文中可以悟出以下几点:

(1)补心用生地黄,如炙甘草汤重用生地黄。

(2)补肝肾用生地黄。

(3)生地黄的用量皆大,如肾气丸用干地黄八两,炙甘草汤用鲜生地黄一斤。

《千金方》中治疗虚劳十九方中三三分之一用干地黄,三分之二用鲜地黄,以补虚抗衰老。

孙思邈认为干地黄能补五脏,生地黄能补内伤不足。

明代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里面有四味将药,人参、附子、熟地黄、大黄,被称为 “药中四维”。

张景岳重补肾,重熟地,故后人送其外号 “张熟地”。

学习先贤之法,在生地黄的使用上颇有心得,举例如下。

1.重用生地黄疗失眠

仲景在经典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治疗失眠有三个方,分别为酸枣仁汤、黄连阿胶汤、防己地黄汤。

酸枣仁汤主要治疗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引起的失眠。

黄连阿胶汤与防己地黄汤相对,一个在气分,一个在血分。黄连阿胶汤病位在少阴,属于少阴热化证,阴气为阳热所灼,故心烦不得眠。黄芩、黄连苦寒以除心热,阿胶、鸡子黄甘以补血,芍药酸以收阴气。防己地黄汤治疗邪热入心入血证,表现如狂、妄行、独语不休,心火亢盛之候。

王某,女,59 岁。

主诉:入睡困难20 年。

现病史:入睡困难,甚则彻夜不眠,口苦,大便干,舌淡胖,苔薄白腻,脉弱尺脉尤甚。

辨证:肾精亏虚,火盛于上。

方药:防己地黄汤加减。

防己10g,生地黄60g,桂枝10g,半夏15g,茯苓30g,酸枣仁24g,延胡索10g,龙胆10g,牡蛎30g,生姜10g,红枣6 枚。7 剂。

二诊:药后睡眠已经改善,以此方加减治疗32 天,症状消失。

【临证心悟】

防己地黄汤于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中主治“病如狂状,妄行,独语不休”,于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主治 “言语狂错,眼目霍霍,或言见鬼,精神昏乱”,综观其二者表现,病机皆为肾精亏虚为本,心火亢盛于上为标,故方中以大剂生地黄为君。

《成方切用》言:“此亦风之进入心者也。

风升必气涌,气涌必滞涎,涎滞则留湿,湿留壅火,邪聚于心,故以二防、桂、甘去其邪,而以生地黄最多,清心火,凉血热,谓如狂妄行独语不休,皆心火炽盛也。”

防风升于上,防己降滞涎于是药物配伍之妙,生地黄配桂枝,阴中必有阳才能化气;

二是心脏的生理,心主血脉,阳气是动力,当心出现悸动时,补阴可以止悸,元代医家李东垣从此处悟出的生脉散方,成为当代治疗心悸的主方;

三是治疗心动悸的大法,即补心阴,通心阳,建中气。

在用量方面,学习诸家经验,炙甘草、生甘草同用,二者皆用10g,生地黄、麦冬剂量皆用30 ~50g,大枣用量一般30g,桂枝10g 左右,水酒同煎。

3.重用生地黄以除痹

已故名师姜春华先生善用生地黄治疗痹证。

姜老云:其理论根据是《神农本草经》,经载生地黄能 “逐血痹……除寒热积聚,除痹”。

故姜老以大量生地黄(60 ~90g)配小量川乌来治疗顽痹。

为什么这样来配伍呢?因川乌性刚猛,有伤阴耗血之弊,故与生地黄配伍可达到刚柔相济之效。

在临床中应用防己地黄汤治疗失眠,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甚佳。

从防己地黄汤的组成中悟出,防己配生地黄为风湿病中典型配伍,故在顽痹中经常使用,与虫类药配合搜剔有良效。

使用生地黄的注意事项:

(1)凡大便干者,生地黄可用60g 以上。

(2)阴虚伴便溏者用生地黄时宜久煎,第一煎60 分钟以上,既达滋阴又不会致泻。

(3)脾胃虚寒者,用炮姜配伍生地黄可避免因应用大剂量生地黄所致的腹泻。

4.重用生地黄以疗皮肤之疾

朱老善用生地黄治疗皮肤诸疾,其医案中除重用生地黄外,常与牡丹皮、赤芍二药为伍,收效颇为满意。

朱老言其用药技巧是根据叶氏理论,热入血分 “恐耗血动血,直须凉血散血” 之意。

在临床上,常见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疹,周身泛起弥漫性大片红斑,此为毒入营血,血热沸腾,外走肌腠所致,故常用生地黄、牡牡丹皮、赤芍相伍,多能应手而愈。

多年来,一直遵守先生之法广用生地黄配牡丹皮、赤芍治疗顽固性湿疹、荨麻疹、银屑病,疗效均佳。

【医案分享】

王某,女,50 岁。

主诉:面部红斑伴瘙痒灼热3 年,加重1 月。

病史:患者面部红斑、瘙痒,在多家医院诊断面部皮炎,予以激素治疗后反复发作,经朋友介绍求助于余。

刻诊:面部灼热,瘙痒,口干,睡眠差,便秘,舌淡苔白,脉浮细滑。

辨证:血虚风热上扰。

方药:防己地黄汤加味。

防己7g,生地黄60g,防风10g,桂枝10g,党参10g,生石膏60g,白蒺藜20g,川椒5g,酸枣仁20g,延胡索10g,菊花30g,生姜10g,红枣6 枚。7 剂。

二诊:药后面部灼热感消失,红斑好转,继予原方巩固治疗。2周后皮疹完全消失,无失眠、口干、便秘等症状,以温潜法善后。

【临证心悟】

从临床症状来看,面部红斑,灼热,脉浮细滑,其病机属血虚风热内扰,与防己地黄汤病机一致,故选防己地黄汤加减,其中重用生地黄侧重于养血凉血,养血息风也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